从晚清以来一个多世纪的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国家穷困落后,战乱频仍,外国侵略,军阀肆虐,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先进人士奋起抗争,探索救亡的道路。长期以来,这种努力一直在执著地、不懈地进行着。而反动落后之势力亦粉墨登场,旋起旋灭。伴随着派系和人物的活动,思想领域中亦波涛翻滚,急流飞溅,阴晴明晦,潮起潮落,种种“主义”和“主张”前推后拥,此起彼伏,千姿百态,目不暇接。当时的人们或者从刚刚传入中国的西方文明中寻找救国的真理,或者从传统文化中觅取济世的药方。改良主义、立宪主义、国粹主义、复古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实验主义、国家主义、法西斯主义等各种各样的主义名目繁多,匆促上阵;曾几何时,又仓皇退潮,像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吴雁南教授等主编的《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一书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各种思潮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极有见地的分析,反映了苦难中的中国社会的紊乱、彷徨、无序。但是,历史的行进有着确定的方向,先进志士的不懈探索,使中国前途上出现了希望的光辉。这就是上个世纪之交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思潮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出现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潮,这是历史的主流,时代的强音。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先后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带领人民群众,昂首阔步地前进。
我们还看到,在同时并存和前后相继的各种思潮间存在着激烈的交锋和斗争,如革命和立宪之争、共和和复辟之争、尊孔和反孔之争、问题和主义之争、科学和玄学之争、本位文化与西方文化之争等等。在各种思潮的反复较量和长期斗争中,社会主义思潮脱颖而出,赢得了广泛而热烈的认同。其原因在于只有社会主义思潮最符合中国的国情,最适应历史之潮流,故而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成为时代的主导思潮。主观的思想,当它获得客观历史进程强有力的支持时,必然不胫而走,迅速发展,广泛传播。
当然,20世纪众多的思潮和主张中并非只有对立的方面,也有着彼此呼应、相互影响的方面。例如:“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如果天真地以为可以用之来避免革命,拯救国家,那当然是不合实际的。但曾经服膺这种主张的人怀抱强烈的救国爱民的愿望,切切实实为社会办了许多实事,还有不少人因他们原来主张的碰壁进而走向社会主义。这些主张中也包含了与社会主义可以相通的某些具体思想。对此,我们应予以辩证的分析。